1.喜鹊吃什么食物
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。
喜鹊食性较杂,食物组成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,夏季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,其他季节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。
常见食物种类有蝗虫、蚱蜢、金龟子、象甲、甲虫、螽斯、地老虎、松毛虫、蝽象、蚂蚁、蝇、蛇等鳞翅目、鞘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等昆虫和幼虫,此外也吃雏鸟和鸟卵。植物性食物主要为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,也吃玉米、高粱、黄豆、豌豆、小麦等农作物。
喜鹊白天常到农田等开阔地区觅食,傍晚飞至附近高大的树上休息,有时亦见与乌鸦、寒鸦混群活动。性机警,觅食时常有一鸟负责守卫,即使成对觅食时,亦多是轮流分工守候和觅食。
雄鸟在地上找食则雌鸟站在高处守望,雌鸟取食则雄鸟守望,如发现危险,守望的鸟发出惊叫声,同觅食鸟一同飞走。
扩展资料:
喜鹊保护级别:
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.1-低危(LC)。
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喜鹊
2.喜鹊吃什么食物
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。
喜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,杂食性,在旷野和田间觅食,繁殖期捕食昆虫、蛙类等小型动物,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,兼食瓜果、谷物、植物种子等。常见食物种类有蝗虫、蚱蜢、金龟子、象甲、甲虫、螽斯、地老虎、松毛虫、蝽象、蚂蚁、蝇、蛇等鳞翅目、鞘翅目、直翅目、膜翅目等昆虫和幼虫,此外也吃雏鸟和鸟卵。
植物性食物主要为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,也吃玉米、高粱、黄豆、豌豆、小麦等农作物。扩展资料喜鹊的习性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,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。
全年大多成对生活,杂食性,夏季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,其他季节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。在浙江全省都有分布。
喜鹊是传统的吉祥鸟,自古以来就有“喜鹊叫,喜事到”的说法。民间至今都把飞鹊临门栖枝欢鸣,当作将有好事来到的吉兆。
还出现了种种以鹊为题材的吉祥瑞图:两只喜鹊对视而望叫“喜相逢”;两只喜鹊中加上一枚古钱叫“喜 在 眼前”;一只獾在树上,一只鹊在树下相互对望叫“欢天喜地”;而最流行的就是“喜鹊登梅”,又叫“喜上眉梢”。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喜鹊参考资料来源:浙江省林业局—喜鹊(浙江五大吉祥之鸟)。
3.喜鹊的食性
喜鹊是一种人们都很熟悉的留鸟,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的分布。
它可以一年四季在其特定范围内生活,并且拥有很高的地域适应性和很强的繁殖力。但喜鹊的食性很杂,所包括的食物种类繁多,既有农林害虫也有农作物,所以对喜鹊的益害,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。
北九水风景区林场,位于青岛崂山风景区内。由李沧区李村出发,向东经北龙口转北,再经北宅、乌衣巷,即可到达北九水景区。
该区水源充沛,生物种类丰富,是许多高校进行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。笔者有幸趁野外实习的机会,对此地的部分喜鹊(约300只)进行了认真观察研究。
此处自然景观见(图1)。我们选择了定点观察和沿河谷巡逻观察的方法(图2),采用数据统计和就地深入的观察方法对该地喜鹊的习性进行研究。
以下是关于喜鹊的一些资料:喜鹊 BLACK-BILLED MAGPIE Pica pica (图3) 俗名:飞驳鸟、四喜鹊、乾鹊、鸦鹊目名:雀形目 (Passeriformes)科名:鸦科 (Corvidae)体长约45cm,上体羽黑色带蓝绿色光泽,背面两肩各有一大块白斑。腹部白色。
尾长于体长的一半,栖止时不断地翘动,飞行时尤如飘带。在树上筑巢、产卵、育雏。
杂食性,主食昆虫。据北京大学生物系师生在海淀附近采集的46只成鸟及9只雏鸟的鸟胃分析,在1—3月及9—11月的六个月中,植物性食物占的比例最大, 4—7月动物性食物占多数。
按重量计算,成鸟食物中,植物性食物占68%,其中32%为农作物,动物性食物占31%,其中11%为昆虫;幼鸟食物中,动物性食物占82%,植物性食物占16%,在动物性食物中以昆虫为主,内有鞘翅目的甲虫、直翅目的蝗虫卵等。由此看来,在农作物地区喜鹊的成鸟对农作物是有一些害处的,但在繁殖时期,成鸟以及幼鸟吃掉了大量有害昆虫。
因此喜鹊的益害要根据具体地区及季节才能确定。喜鹊的营巢活动早在二月底就开始了,雌雄鸟都参加筑巢工作。
鹊巢造于高大的树上,巢的外层由粗树枝构成。巢有顶盖,侧方有出入口,窝的内层涂有泥土,铺以麻丝、草根、毛、羽等。
一窝产卵5—8枚。卵为淡绿色,上有灰色及褐色斑点。
喂雏期间,曾观察到亲鸟一天回巢喂食达168次。喜鹊在我国遍布各地,为很常见的留鸟。
从以上资料数据来看,喜鹊在田间食农作物和昆虫数量几乎相等,但幼鹊食虫较多,是益鸟。在我们这次观察中也得到类似数据,但在没有粮食作物的山林,喜鹊的食性也多由粮食转移到野浆果、昆虫和软体动物上来。
以下是我们统计的喜鹊食性信息。关于喜鹊的捕食方面,由于北九水的气候湿润,夏日气温在20-27摄氏度,有千余种节肢动物分布,大多数为林害昆虫。
从图中可看出接近50%的食物来源是林害虫类,比资料中显示的农田地域高出近两倍,并且在有喜鹊的林中,毛虫的数量明显减少,而且吃浆果占其植物性食谱的绝大部分,这也对树种的传播有益。可见山林放养喜鹊,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。
喜鹊的生存活动离不开巢,而且具有很强的家族性,这也是鸦科鸟类的一个普遍现象。但喜鹊营巢对树有特殊要求,笔者在研究地点共统计鹊巢34个(图4),其中除1个在天线塔上、1个在水杉上、2个在松树上,其余的30个巢均在槐树和枫杨上,比例为3:2,高度25-40m,基本集中在25-30m这个高度水平上,用来营巢的树具有特点是:树干较高,高树比较安静,可以避免来自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打扰,更可以避开蛇类等敌害;树冠较稀,有利于从树上起飞;树枝三分叉,有利于做窝。
因此,枫杨和槐树成为了理想的营巢树种。我们还就其地域的树种进行了数量统计,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,喜鹊比较喜欢枫杨和槐树。
并且距河谷最近的树种也是这两种树(图5)。喜鹊的窝大多建在河谷,这可能与其觅食活动有直接联系。
此外,本地域的植被多为人工松林覆盖,还包括三个小槐树林,和一个一亩左右的人工小竹林。我们分别于2004年7月3日到 6日对喜鹊的活动进行了逐日观察统计,时间为每日早5时至晚20时。
主要统计对象是各个时间的飞行状态、栖位和活动目的等。主要数据来自两个观察点,即游览区观察点(图6)和得月桥观察点(图7)。
游览区观察点地势高,可以俯瞰河谷;得月桥观察点距离河谷近,更容易观察到喜鹊在河谷中的行为。另外我们在喜鹊活动频繁的河谷一带进行巡逻,得到了一些具体细致的观察结果。
经整理分析,其中7月4日的数据最具代表性。2004年7月4日观察地的气候条件为:晴\\温度22-31摄氏度。
以下是对该日的具体数据分析:● 对飞行数据的分析 从数据上很容易看出其不同时间段的飞行变化,这种变化是与其习性相关的 。其上下飞行变化情况是:正午、傍晚频率较高,原因是正午气温较高,喜鹊多在河谷中洗澡或饮水,它们从河岸的树上飞下,或返回枝头;傍晚则是因为有许多喜鹊归巢时,从低处飞出的缘故。
而上午和下午的一段数据低谷,则可能是由于其在这段时间一直隐匿在槐树林或松林,较少降落在河谷的原因。平行飞行一般的产生原因为两种:一是由于长距离飞行迁移而进行高空平飞,另一种是在河谷两岸的树间低空进行在同树层迁移。
后者一般为一种嬉戏或“社交”行为。早晨和傍晚的数据高谷。